
“妈妈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我牙疼。”
“你是不是糖吃多啦,没事儿,等你换了新牙就好了。”
您有没有在生活中听到过这样的对话或者您是不是和这位妈妈一样说过类似的话呢?那么乳牙坏了究竟要不要治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乳牙的成长史。小朋友的第一颗乳牙一般会在6个月左右萌出,直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全部萌出,小乳牙们会在6~12岁完成使命,而在此期间,我们的恒牙悄悄藏在乳牙下面蓄势待发,陆续替换乳牙萌出。乳牙的牙釉质比恒牙更薄,矿化程度也更低,所以比恒牙更易患龋,一旦患龋进展速度也比恒牙更快。而很多爸爸妈妈对乳牙的重视程度却不够。
为了帮助家长科学守护孩子的口腔健康,要认清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婴儿的小乳牙不需要刷
展开剩余73%其实在婴儿没有长牙前就需要清洁口腔了,可以用手指缠纱布或硅胶指套沾温水清洁婴儿牙龈、舌头和口腔内侧,清除残留的奶渍,保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细菌滋生,避免为龋齿埋下隐患。乳牙一旦萌出就需要开始清洁,1岁内可以用硅胶指套清洁牙齿,1岁后要使用儿童专用的牙刷清洁牙齿,2岁以后可搭配含氟牙膏清洁牙齿,一定要坚持刷牙让小朋友从小就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误区二:吃母乳不会蛀牙
母乳中含有7%的乳糖,如果喂奶次数过多,尤其是吃夜奶时间过长,牙齿长时间接触被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的乳糖,也可能会发生龋坏。因此,建议每次哺乳后,给宝宝喂些温开水冲洗口腔,不要让宝宝养成含乳头入睡的习惯, 婴儿1岁后即可适当停止夜奶喂养,每次宝宝进食后,可用清水或盐水清洁宝宝的口腔。
误区三:吃无糖食品就不会蛀牙
龋齿的产生不只是因为糖果。龋齿产生的条件有四个:细菌、宿主、食物、时间。含糖类食物之所以会引起龋齿是因为细菌会将食物中的糖分分解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进而侵蚀牙面形成龋洞,而除含糖食物外,淀粉类食物同样会被分解为麦芽糖为细菌提供原材料,另外,食物中的酸性添加剂也会腐蚀牙齿。口腔清洁也很重要,如果长时间清洁不到位,食物堆积发酵仍然会导致蛀牙。
误区四:乳牙有洞不疼可以不用补
小朋友牙齿表面白色的斑点、小黑点,这些都是早期龋齿的表现。尽早地治疗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牙齿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炎(牙齿内部神经发炎,表现为剧烈的疼痛)、根尖周炎(牙根周围组织发炎,表现为牙龈侧面起脓包、溢脓)等病变,严重的根尖周炎会影响恒牙牙胚的发育导致恒牙萌出后牙面凹凸不平,增加恒牙患龋风险。所以,小问题早治疗会避免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误区五:疼痛的乳牙直接拔掉就可以了
每一颗乳牙都有相对固定的换牙时间,乳牙的存在能够为恒牙预留出萌出的空间,如果因为龋齿过早地拔除乳牙,不但会影响小朋友的咀嚼功能,还会使相邻的牙齿向缺牙的间隙偏斜,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从而造成牙齿拥挤、排列不齐、面型偏斜。
保护乳牙,就是为孩子的未来口腔健康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干预问题,为他们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儿童口腔医学第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作者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吴倩
副主任医师 吴凡
责编| 李英硕
审核| 王云 崔岚
投稿邮箱| hdfyxcb@sina.com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咨询电话炒股配资基础知识
发布于:北京市美港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